中评社北京10月4日电(评论员 文睿)近日来,东海钓鱼岛主权争端持续升温。随着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国有化”的完成,中日关系紧张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作为钓鱼岛争端的事涉方,台湾在保钓问题上也发出自己的声音。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8月5日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建议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9月7日马英九登上彭佳屿视察,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推动纲领”。该纲领指出:“长期而言,能进一步从现有之‘台日’、‘两岸’、‘日陆’三组双边对话,迈向多边协商,落实东海之和平与合作”。
从纲领的内容来看,马英九对于解决钓鱼岛争端建议分两个阶段来走:第一阶段,采取所谓“三组双边对话”方式平等协商,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三方分别进行双边对话,就钓鱼岛议题展开协商;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三组双边对谈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陆、日、台三方进行所谓“一组三边协商”,促成三方圆桌会谈,共同协商有关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渔业、矿业、海洋科学研究与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东海行为准则等多项具体议题。那么,马英九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政策建议对于目前持续紧张且不断升级的东海局势是否具有缓和作用?马的和平建议是否能最终成局,成为有关各方和平解决争端的一把钥匙? 应当说,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国际领土争端,从本质上讲是大国实力的角力,是有关各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甚至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比拼。所谓“弱国无外交”,在国际领土争端解决机制上历来是以实力作为谈判筹码。尤其是东海钓鱼岛问题,除了本身具有的历史特殊性外,更因美国在背后的操纵,令具体事涉其中的中国大陆、日本与台湾三方的政治关系更加微妙和复杂。
钓鱼岛问题从表面看,是中国大陆、日本、台湾的三方竞逐,从深层次看,是中美之间亚太博弈的缩影。因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依据美日安保条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属于美国协防日本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如果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管辖权受到威胁,美国有责任协防日本守卫钓鱼岛。
再进一步讲,钓鱼岛问题引发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利益的竞争,美国不断插手亚太地区事务,包括幕后操纵钓鱼岛争端,其实是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具体体现,其真正目的在于以海洋领土争端为导火线,进一步引发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美国借此达到牵制和防堵中国的目的。作为钓鱼岛争端最弱势的一方,台湾夹在中国大陆、日本与美国三大强国之间,既要保持与美国、日本的友善关系,同时也要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即既不能得罪美、日,也不能与大陆交恶,其尴尬境地不言而喻。台湾“三强之下难为小”,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大陆和日本对于台湾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会有怎样的解读、中日两国会基于怎样的利益考量面对台湾的和平倡议、美国会对东亚局势抱持怎样的态度,这些都会左右马英九主导的“和平倡议”的具体实现。不论是第一阶段的“三组双边对话”方式还是第二阶段的 “一组三边协商”,都存在相当大的现实困难。
从两岸双方来讲,如果处理不当,钓鱼岛议题也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产生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大陆方面在处理东海和南海领土争端议题上始终坚持要建立在维护两岸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以及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上,而且多次表示期待两岸联手维护领土主权的讯息。
而马英九在此前则一再表示不会在钓鱼岛或南海问题上寻求两岸联手,8月16日台“外交部”明确表示“台日是特别伙伴关系,‘中华民国’不与中国大陆共同处理钓鱼岛列屿的原则未变。”而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国际领土争端是涉及国家主权的政治议题,其敏感性和复杂性绝非一般,以目前马当局在处理两岸政治议题方面明显采取刹车的态度,只经济不政治,甚至明确表态“亲日拒中”,这些都对两岸妥善处理敏感政治议题产生消极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马英九提出“三组双边对话”方案就存有相当高的难度。假设大陆同意与台湾坐下来谈,钓鱼岛问题就不会仅仅是渔权问题这么简单,相反必然会触及两岸政治定位议题,到时马当局又该如何面对?从这一点来讲,马英九提出的“三组双边对话”机制,仅从两岸对话来讲就步履艰难,更遑论台湾与日本之间的谈判了。从以上可见,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构想,其目的或许并不在于两岸之于钓鱼岛的政治协商,相反,马英九当局的真正用意或许在于通过构建中、日、台三方对话的政治氛围,即台湾也有资格与中国大陆和日本一同坐在国际争端的谈判桌上,进一步凸显“中华民国”的所谓“主权独立国家”的“国际地位”,这是台湾当局最主要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台湾企图通过三方对谈的方式,在形式上构成两岸对日本的包夹之势,使日本感受到来自两岸共同的政治压力,这样即使两岸没有实现联手,但在三方对谈的环境中,让日本重新重视台湾的政治地位,看到台湾的保钓姿态和动作,促成台湾与日本之间建立专门处理钓鱼岛议题的对话管道。
马英九在岛内更直接的是要面对台湾渔民在钓鱼岛海域的渔权诉求,如果日本顾忌“三组双边”乃至“一组三边”出现两岸联手效应,就不能不先处理好台湾方面的渔权问题。因此,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方案,其本质是企图凸显台湾所谓“主权”和维护钓鱼岛海域渔权的一石二鸟之策。由以上可以看出,马英九提出的可以从包括“两岸”的双边对话开始,协商解决钓鱼岛问题,貌似出现政策调整的迹象,但并不表明台湾从此会真心与大陆联手合作。马英九提出的“两岸”双边对话是放在“三组”的基础之上的,台湾欲通过促成三方对话,造成台湾“中华民国”实际加入国际争端解决体系中来,台湾当局真正目的是要进一步凸显和强化“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国家”地位,这样的原则立场势必与大陆主张的“一个中国”原则相冲突,也就很难得到大陆的支持与认同。
至于台湾跟大陆对话,其实质并非想要两岸联手合作,更不是一致对外,而是与中国大陆、日本平起平坐、讨价还价,甚至“挟中制日”。这样的双边或多边对话一旦成局,很有可能被日本利用,两岸有可能被各个击破,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利益将因此而受到损害。因此,从政治现实的角度来讲,马英九的“东海和平倡议”及其后续提出的“推动纲领”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仅日本不会接受,中国大陆也难以认同,背后操纵的美国也仅可能默许,却不会以实际行动力挺。
可以说,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模糊的空间可以游走。台湾只有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维护两岸中国人共同的领土主权,才能赢得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支持,台湾的利益也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